洁净棚密就等于防污染吗?过度密封会有什么隐患
洁净棚作为局部净化设备,常被看做是一个防污染的场所。因此有的企业会担心密封不严导致洁净不到位,认为密封越严,防污染效果越好。但事实上不是这样,洁净棚密封并不等于防污染,反而过度密封还有可能会引发一系列问题,影响生产与净化果。
我们都知道洁净棚的核心作用是通过FFU过滤系统控制局部空间的洁净,而密封的主要目的是阻止外部污染物侵入和维持内部洁净气流稳定。正常的密封设计,比如说如门帘的贴合、缝隙密封胶处理等就能很好的能减少外界灰尘污染的渗透。
但防污染并不是仅靠密封就能完全实现的,需要配合过滤系统(HEPA/ULPA 滤网)、合理的气流组织(如垂直层流、水平层流)、定期清洁维护,以及操作人员的规范操作(如穿洁净服、走风淋室)。若只注重密封,而忽略其他环节,即便把洁净棚封得密不透风,内部也可能因气流停滞、滤网堵塞滋生污染,反而达不到洁净要求。
因此密封只是我们防污染的一个前提,那么过度密封又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呢?
1.导致气流紊乱
洁净棚的气流设计是有严格标准的,例如垂直层流需要空气从顶部均匀下沉,再从底部排出,形成单向流以带走污染物。若过度密封,会导致气流循环受阻,顶部空气无法顺利下沉,底部空气难以排出,甚至出现气流死角。这样就会造成粉尘、微生物在局部堆积,导致原本达标的洁净度下降。
2.温湿度失衡
过度密封会导致与外界的空气交换困难,正常设计中会保留合理的新风补充,如果密封过度导致内部温湿度难以调节,夏季热量无法散出,冬季湿度超标,那么一些对温湿度有要求的产品会造成问题,也会加速导致洁净棚的一些设备老化,增加后续的维护成本。
3.个别行业的隐患
有些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微量有害气体,正常洁净棚会通过新风系统将其排出。若过度密封,有害气体无法扩散,就会危害操作人员健康,有的还可能与产品发生化学反应,导致产品质量问题。
因此我们在对洁净棚的密封进行要求时,重点密封门、窗、管道接口等易漏风部位即可,使用密封胶条、硅胶板等材料。如果担心密封不到位导致洁净度下降,那么建议定期检测维护做好记录。比如通过烟雾测试、风压检测判断密封是否到位。在维护时还要注意定期更换滤网、清洁风机,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密封与通风失衡。
总之,洁净棚的防污染的效果是通过合理的设计才能达到的,需要在密封与通风之间找到平衡,而不是密封过严。选对正确的产品对一些部位做好正常密封然后定期检查即可,只有科学设计、规范维护,才能让洁净棚有效的发挥它的作用。